查看原文
其他

发展全感官0~6岁|我们这么做视觉感官训练

晨宁 晨宁的 2022-07-20

这是发展全感官五楼中的第一楼 - 视觉


全感官(即触,视,听,味,嗅)是我们大脑获得信息的来源。孩子天生有着吸收性心智,又处在感官精致化的敏感期,1岁的婴儿味觉敏感什么都要放到嘴里尝一下;2岁的幼儿听觉敏感只要拿到东西就要往桌上敲;随着语言能力的强化,3岁4岁的学龄前儿童总会用自己的感觉去描述一个物体,例如水是凉凉的,面包是软软的,橙子是圆圆的,他们的学习不是靠说教,而是积累对环境的认知。

全感官是孩子一把探索世界的钥匙,它帮助孩子建立大脑神经元的连接,当体验越多,感官认知越丰富,神经元的网络就越强大,孩子将来在这一方面的学习能力就越强。我们可以通过很多小游戏去精致化他们的感官,通过反复得练习,让他们的大脑建立更宽扩的链接,为以后的学习和一些专业技能打下基础。


我是蒙特梭利的忠粉,从哥哥一岁弟弟出生时我们就一直在家里实践这样的理念。我买了一些比较经典的教具,不过不买也没关系,用家里随手可得的东西也可以做成教具。在视觉感官教具中,两岁可以开始比较和判断,三岁以上就可以接触到几何图形,练习这些的本质就是提升观察能力,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同时也强化了精细运动,和眼手协调能力为以后写字奠定了基础



0岁-3岁

黑白图卡

婴儿在1-3个月的时候都是躺着的,这时他们只能用眼睛区分明和暗,喜欢注视人的脸部,还喜欢凝视一些对比强烈的颜色。

我尝试把图卡贴在哺乳沙发旁边的墙上,还有换尿布台的旁边,这样在Magnus喂完奶活动的时候或者换完尿布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图卡,眼睛和图卡的距离控制在20-30厘米之间。研究证明,明暗的强烈对比会给婴儿大脑发出强烈视觉信号,更强的信号意味着更快的视觉发展和大脑发育。这些发展对日后学龄后的观察力,注意力,和对几何图形的感知能力都有影响

我们在美国买的是Wee Gallery这一套图卡。市面上有很多,买的时候注意需要是黑白分明,或者是明暗强烈对比的颜色,如下图的另一种形式

渐变色吊饰

这个是在婴儿蒙特梭利理念的启发下,孩子们的外婆织的一款手工吊饰,它的特点是,全手工,无机械,颜色由明到暗,位置由低到高,会随着空气转动。

每次Magnus醒的时候我们就会把他放到这个吊饰下面,他会目不转睛得凝视这些球,一个一个扫视过去,眼睛在吊饰轻轻得挪动下产生追视凝视需要专注力,扫视和追视需要的是观察能力和耐力


当孩子过了三个月,就喜欢伸手去触摸所见的东西,这时候可以把吊饰降低,当手碰到吊饰的时候又能感受一下球与球之间的碰撞。

Etsy这个商家自己做了很多婴儿的手工吊饰,有各种渐变颜色的,黑白对比色的,有形态复杂的,随着宝宝视觉的发展,可以不断得更换吊饰去刺激视觉。

套娃


俄罗斯套娃是我情有独钟的一件摆设,在弟弟会爬的时候就被他强行霸占了,还被他啃的伤痕累累的。因为有鲜明的大小对比,套娃对于小宝宝的视觉刺激是很强烈的

一岁前,我们可以把套娃从小到大排列出来,从视觉上给予大和小的概念,如下图摆放让宝宝去抓

当眼手协调和精细运动得到发展以后,他们就可以尝试转动手腕,利用双手的力量去打开、盖上套娃了。目前两岁的弟弟在自己依次盖上所有套娃后,对被漏掉的一个上半身非常疑惑,不知道怎么再放进去,这时就要引导他逐个打开筛查,直到看到那个只有下半身的套娃为止,这是一个自我纠错练习


彩虹积木

Grimm's有一款非常有质感的彩虹木质玩具,色彩鲜明,是开放性的视觉感官玩具,在他们的愿望清单里放了很久因为他价钱不那么可爱,后来终于在哥哥2岁时他的姑姑选择了这份圣诞礼物,拆礼物看到这件他兴奋极了,这个彩虹放在架子上觉得这就是一个艺术品。


我们怎么玩?

0岁 - 弟弟从出生就开始这个玩具了,他每次做趴练习(tummy time)时我们就把这个彩虹放在他面前看


1岁 - 弟弟眼手协调进一步发展之后,他就会去伸手抓取,触摸,也会放到嘴里(彩虹颜色是可食用级别的染料);我们还会把彩虹放在走廊的尽头当作终点,让他从走廊的另一头爬过来


2岁 - 在眼手配合更加精细化之后,就可以开始有控制的堆砌积木了

Siggi两岁时的堆砌

摆出各种造型

放在地上跳圈儿

3岁以上的玩法就更多了,摆复杂的图形,给车和火车建路建拱桥,给动物搭棚子,搭滚珠轨道

这只是冰山一角,大家可以上网查查有好多种开放的玩法

购于美国亚马逊

带插座圆柱体 (参考年龄2+)

带插座圆柱体是3-6岁蒙校班级里面的教具,正宗的是一组十个的带插座圆柱体。弟弟用的是迷你版,一组只有五个,更简单也更适合两岁的孩子,不过最终教具的原理是一样的,锻炼辨认大小的能力,和三指抓取的能力


四组圆柱体分别是:

第一组 - 高度不变,直径递增

第二组 - 高度、直径同时递增

第三组 - 高度递增,直径递减

第四组 - 直径不变,高度递增


大人怎么演示:


从第一组到第四组难度递增,所以下面的演示从第一组开始做起,等孩子玩好了一组领会了,才开始下一组


绝对比较和命名-第一组的最粗和最细拿出来比较,让孩子命名。第二组(大小),第三组(我想不出什么语言你们可以想想),第四组(高矮)。


这里的命名我用的是贯穿蒙氏教育的三部命名法,大人以这种提问的顺序就能让孩子加深物体的名称:1. 这是X(大人命名)...2. 告诉我哪个是X?(孩建立联系)...3.这是什么?(孩子命名)...


举个粗和细的这个例子,粗和细圆柱体放在我和弟弟的面前

1.用手指点,这是“粗”,这是“细” 

2. 告诉我哪个是“粗”,这时弟弟就会自己用手指出“粗”,我再问哪个是“细”,这时他再指出“细”

3. 第二步顺利完成了,就可以指着“粗”问“这是什么”,再指着“细”问这是什么

在这三部过程中若是指错说错了没有关系,是因为孩子还没有领会,可以回到第一步重新来。如果在重复几次他没有兴趣了也没有关系,下一次再继续这个话题,我们要不断给予重复和尝试的机会,也许有一天他准备好了,自然就领会了。


相对比较-示范三指抓出第一组全部,体会从粗到细的变化;用食指朝顺时针的方向触摸一下圆柱体的底座,再用顺时针触摸一下相对应的圆洞,这样孩子很形象的就知道这个圆柱就是放在这个洞里面的。


孩子怎么玩:


演示完了我就让弟弟开始自己尝试,他的第一反应当然就是把所有的圆柱体都拿出来,顺序全部被打乱,这时要放会去肯定是放不对的,好比是这样:

这时你肯定想着就是去纠正他的错误,但是这个教具的魅力就在于它带有错误控制,大的圆柱体放不进小的洞,小的圆柱体如果放错在大的洞,那么下一个大的圆柱体也放不进去了。随着每次的练习,他就领会到错误在哪里了


等做好了一组后,就可以同时做两组,做三组,甚至四组一起做。不要小看这个教具,对于学龄前儿童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它培养了辨别大小的视觉能力和配对概念,是很好的数学启蒙。

购于美国亚马逊,价钱很可爱吧


彩色液体积木

这不只是几块三原色液体的积木,还是一个视觉探索的工具。孩子真的是天生的感官探索者,Magnus乐此不疲得把积木举到眼睛上看世界,猜他看到了什么?他说看到了红色的妈妈,他还把积木重叠起来观察三原色的互相混合

下过雪后的晴天,阳光透过积木射在窗框上的彩色光影

购于美国亚马逊,价钱不可爱自己动手做吧


动手能力强的妈妈想自己做的方法在这里,找几个大小同样的空瓶子(确保瓶盖是宝宝打不开的),食物染色剂和水搅拌成彩色液体,能自己直立坐起来的小宝宝就可以开始玩了

3岁-6岁

无手柄彩色圆柱体

这是一个圆柱形渐变的积木,和上文提到的带手柄圆柱体有异曲同工之处。孩子可以利用颜色,形状,大小去自由探索和配对。对于3岁以下的幼儿来说这个只能当作积木,4岁的哥哥强化了空间感和眼手协调能力,就可以开始正确操作


红色-高度不变,直径递增

黄色-高度、直径同时递增

绿色-高度递增,直径递减

蓝色-直径不变,高度递增


大人怎么演示:


绝对比较和命名-四组同时拿出来,最粗最细,最大最小,最高最矮 ,第四组我还是想不出用什么词儿去形容啊。命名方法可以参照我上文在带插座圆柱体提到的三部命名法


相对比较-示范每一组按顺序摆放,可以进行组内的相对比较


摆出来之后平面是这个效果        我用彩色铅笔描了几张控制图卡


孩子怎么玩:

网上还有非常多创意的搭法

购买于montessori outlet,买不着没关系有打印图卡


montessoriprintshop.com有很多免费和付费的教具图卡,蒙氏框架下的能力训练素材在这里几乎都能找到,付费后就直接发到邮箱里下载。想到这里还有很多买不到教具也下载不了图卡的妈妈们,我分享一下无手柄彩色圆柱体的图卡。图片虽然缺少了空间感,但是也可以用玩这两种游戏

  1. 每一张打印沿着形状剪出来,孩子可以探索颜色和大小的关系,1岁2岁的幼儿无法理解之间的关系便可以随意探索,3岁4岁的孩子大人可以引导从小到大摆好

  2. 再打印一份当作控制卡片,利用步骤1的方法进行配对训练,控制卡片本身就有错误控制,因为一个摆错了,下一个必定就不合适了,孩子可以自己发现和纠正

上两张为打印图卡

彩色色板


蒙特梭利经典的色板教具,大家关心色板的如何使用会在下面的打印图卡里会提到,这里分享一下我们怎么用色板做一些游戏。


生日在暑假的Siggi一直很遗憾自己上蒙校时没能在班里举行庆生仪式,耿耿于怀的他在家里还给自己搞了个仪式。因为庆生仪式很浪漫,老师和他们说:这个地球仪代表地球,色板(或者月份图卡)代表太阳,地球绕着太阳运行,要花很长的时间,地球每次绕完太阳,一年就过去了,你的生日就到了。他还加上了彩虹积木和彩色圆柱,一片彩虹色特别耀眼。


还有很多种玩法:

1. 环境游戏 - 抽出一个色板,去周围环境里去找相同颜色的物体

2. 深浅游戏 - 抽出一个色板,让孩子去找“更深”“更浅”的颜色


购买链接:


不想买教具的没有关系,可以把下面的图卡打印在白色硬纸板上,2-3岁可以进行两两配对,4-6岁就需要按照颜色由深到浅去排序了:


2岁 - 3对红黄蓝色,每种颜色最深的色板各2个。将带有红黄蓝三原色的图卡打印2, 每份剪下最深的那个颜色。进行红黄蓝三原色两两配对,加深对三原色的认知(记得用三部命名法)


3岁 - 9对颜色,每种颜色最深的色板各2个。将所有图卡打印两份, 每份剪下最深的那个颜色。进行最深颜色的两两配对,加深对所有颜色的认知


4-6岁 - 图卡上所有的颜色,从深到浅所有颜色。将所有图卡打印一份, 剪下所有的颜色。先从一个颜色开始,进行由深到浅的排序,再进行下一个颜色,强化对颜色深浅的洞察力,参考顺序:粉,红,橙,黄,绿,蓝,紫,棕,灰




手巧的妈妈们也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制作立体的效果,handmadecharlotte.com提供了一个好办法


选择1.5英寸相同形状的木块,这种尺寸适合小手。Amazon搜unfinished blocks, 某宝搜3cm+小木块

用亚克力颜料(acrylic paint)上色,为了有颜色渐变的效果,挤出相同剂量彩色颜料,再在此基础上增加白色颜料的量

用小刷子上几层颜色,用吹风筒吹干,其他颜色同理。

红蓝棒子


数字的学习本身就很抽象,别说对于学龄前的儿童,就连从小数学不好的我很多概念都是模糊的,很早的时候我就把跟数学有关的启蒙交给了满脑子都是数字的爸爸,后来因为蒙氏教育接触到了3-6岁的数学教具,这时我才眼前一亮,原来数学启蒙是可以这么具体的,具体到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实物,多与少,大与小,在这里求解变得不那么难了。


目标:辨别长度,找到1到10的排列规律


用途:


1.递增和递减 1到10,每一根都在递增,都比前一根多1,都比后一根少1,10最大所以最长,1最小所以最短


2. 组合和分解 7是6和1的组合,5可以分解为3和2,1和4...等等


3. 单数和双数 红色是单数,蓝色是双数


4. 自然数,相邻数 10以内所有的数字都可以在这根最长的10棒子上体现,我们学的数学是1,2,3分开的量,而红蓝棒是一个连续的量


5. 创意玩法 搭积木,搭迷宫


别用教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大颗粒乐高就可以变身红蓝棒子,如下图


二项式立方体

这不是一个魔方,是二项式方程式

(a + b)³=a³+3a²b+3ab²+b³的模型。哈哈哈,谁还记得初中的这个方程式,反正我是忘了,我第一次看到和这个公式有关就已经懵了,认为肯定不是我能驾驭的玩具。后来再次接触就是在Siggi以前上的那所蒙校,三岁的他给我演示了一遍,过程之简单就像一个入门级别的益智积木,将来他们回想起这个教具就能更具体得了解这个公式了


目标:用棱柱体构建一个正方体


用途:学龄前不需要去理解这个方程式的含义,构建这个正方体都是很费脑筋的,入门级别就跟着盒盖上的图示分层构建,进阶就在盒子里面构建,再高深一点就蒙着眼睛搭吧

购买于montessori outlet


三项式立方体

在成功能搭好二项式立方体的孩子就可以移步到三项式立方体了,玩法是一样的,在盒子外部建好,就能移步盒子里,戴眼罩搭建了。下面这个立方体的公式是

(a + b + c)³=a³+3a²b+3a²c+b³+3ab²+3b²c+c³+3ac²+3bc²+6abc

说到这些公式自己都慢慢变得没底气了,因为自己的数学不好,都是靠死记硬背记下了这个公式。真希望在再次跟孩子接触到这些复杂方程式前,我能通过蒙特梭利的教具刷新对它的印象。

购买于montessori outlet


问与己见:


说了这么多关于感官教具的介绍,该有人问了是否一定要买教具?

我觉得,教具的目的是让孩子领会,领会有很多种方法,蒙氏教具的特点就是通过具体的方法解释抽象的概念,颜色都是精致到每个色板的,深与浅;数字都是具体到“看得见”的实物,多与少,大与小。蒙特梭利教室的感官教具其实只是打开感官世界的一把钥匙,让他们更有兴趣和热情去探索,留意一下生活中随手可得的材料,观察一下我们的大千世界,有更多能给孩子的带来感官刺激的东西。


孩子对教具不感兴趣怎么办?

这是我之前一度很苦恼的问题,比大小的教具他用来叠高,用沙子练习写字母最后变成了玩沙子游戏,我像蒙校老师一样耐心细致得把玩具在他面前讲解他就已经迫不及待要上手,以至于我在早教这条路上非常得怀疑自己。

但是想想,教具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玩,从玩中发现自我,所以最最重要的是玩的过程,他们的语言表达思维模式,甚至是突发奇想的创意都能在这个过程中表达出来。我们要不断给予重复和尝试的机会,也许有一天他准备好了,自然就喜欢按照正确的打开方式玩了。有句话说的好,孩子都还没有放弃,我们更不应该放弃。



这篇哗哗哗就写了这么多,还只是一部分。我还在继续盖楼,这是发展全感官五楼中的第一层,下面几篇会分享我们如何在一起做关于触,听,味,嗅的游戏,谢谢你的阅读:)


晨宁 

纽约

2018年1月



点击阅读相关文章:

自己做教具,让娃发展眼手协调和精细运动 (一)


欢迎你

和你分享不儿戏的儿戏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儿戏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